一、“一通三防”指:通風、防瓦斯、防塵、防滅火。
二、礦井通風的基本任務是:
(1)供給井下工作人員以足夠的新鮮空氣;
(2)把有毒、有害氣體和浮塵稀釋到安全濃度以下,並排至礦井以外;
(3)保證井下適宜的氣候條件,以利於工人勞動和機電設備運轉。
三、瓦斯是井下以甲烷為主的有毒有害氣體的統稱。
四、井下通風設施有哪些:風門、風橋、密閉、調節牆等。
五、瓦斯治理的十六工作體係:“通風可靠,抽采達標、監控有效、管理到位”。
(1)通風可靠:係統合理、設備完好、風量充足、風流穩定。
(2)抽采達標:多措並舉、應抽盡抽、抽采平衡、效果達標。
(3)監控有效:裝備齊全、數據準確、斷電可靠、處置迅速。
(4)管理到位:責任明確、製度完善、執行有力、監督嚴格。
六、局部通風機必須實現“三專兩閉鎖”
(1)“三專”指專用開關、專用變壓器、專用電纜,
(2)“兩閉鎖”指風電閉鎖、瓦斯電閉鎖。
七、礦井通風方式分為:壓入式、抽出式、混合式。
八、完善通風係統的原則:“縮短通風流程、擴大通風斷麵、減少通風阻力、增大通風能力、提高抗災能力”
九、井下巷道中的允許風流速度。
井巷名稱
允許風速(m/s)
最 低
最 高
無提升設備的風井和風峒
15
風橋
10
升降人員和物料的井筒
8
主要進、回風巷
8
運輸機巷,采區進、回風巷
0.25
6
采煤工作麵、掘進中的煤巷
0.25
4
掘進中的岩巷
0.15
4
其他通風人行巷道
0.15
十、礦井每年安排采掘作業計劃時必須核定礦井生產和通風能力,必須按實際供風量核定礦井產量,嚴禁超通風能力生產。
十一、一個礦井中隻要有一個煤(岩)層發現瓦斯,該礦即為瓦斯礦井。
十二、礦井瓦斯等級,根據礦井相對瓦斯湧出量、礦井絕 對瓦斯湧出量和瓦斯湧出形式劃分為:
(1)低瓦斯礦井:礦井相對瓦斯湧出量小於或等於10m3/t且礦井絕 對湧出量小於或等於40m3/min。
(2)高瓦斯礦井:礦井相對瓦斯湧出量大於10m3/t或礦井絕 對瓦斯湧出量大於40m3/min。
(3)煤(岩)與瓦斯(二氧化碳)突出礦井。
十三、每年必須對礦井進行瓦斯等級和二氧化碳湧出量的鑒定工作,包括開采煤層最短發火期和自燃傾向性、煤塵爆炸性的鑒定結果。
十四、重大安全生產隱患中通風隱患包括:
(1)“瓦斯超限作業”
①瓦斯檢查員配備數量不足的,
②不按規定檢查瓦斯,存在漏檢假檢的;
③井下瓦斯超限後不采取措施繼續作業的;
(2)高瓦斯礦井未建立瓦斯抽放係統和監控係統,或者瓦斯監控係統不能正常運行的;
①1個采煤工作麵的瓦斯湧出量大於5m3/min或1個掘進工作麵瓦斯湧出量大於3m3/min,用通風方法解決瓦斯問題不合理而未建立抽放瓦斯係統的;
②礦井絕 對瓦斯湧出量達到以下條件的:
a、1個采煤工作麵的瓦斯湧出量大於5m3/min或1個
掘進工作麵瓦斯湧出量大於3m3/min,用通風方法解決瓦斯
問題不合理的。
b、礦井絕 對瓦斯湧出量達到以下條件的:
1.大於或等於40m3/min;
2.年產量1.0~1.5Mt的礦井,大於30m3/min;
3.年產量0.6~1.0Mt的礦井,大於25m3/min;
4.年產量0.4~0.6Mt的礦井,大於20m3/min;
5.年產量小於或等於0.4Mt的礦井,大於15m3/min。
c、開采有煤與瓦斯突出危險煤層的。
③未配備專職人員對礦井安全監控係統進行管理、使用和維護的;
④傳感器設置數量不足、安設位置不當、調校不及時,瓦斯超限後不能斷電並發出聲光報警的。
(3)通風係統不完善、不可靠的;
①礦井總風量不足的;
②主井、回風井同時出煤的;
③沒有備用主要通風機或者兩台主要通風機能力不匹配的;
④違反規定串聯通風的;
⑤沒有按正規設計形成通風係統的;
⑥采掘工作麵等主要用風地點風量不足的;
⑦采區進(回)風巷未貫穿整個采區,或者雖貫穿整個采區但一段進風、一段回風的;
⑧風門、風橋、密閉等通風設施構築質量不符合標準、設置不能滿足通風安全需要的;
⑨煤巷、半煤岩巷和有瓦斯湧出的岩巷的掘進工作麵未裝備甲烷風電閉鎖裝置或者甲烷斷電儀和風電閉鎖裝置的。
十五、局部通風機因故停止運轉,在恢複通風前,必須首先檢查瓦斯,隻有停風區中最 高瓦斯濃度不超過0.8%和最 高二氧化碳濃度不超過1.5%,且局部通風機及開關附近10m以內風流中的瓦斯濃度都不超過0.4%時,方可指定人員開啟局部通風機,恢複正常通風。
十六、井下爆破的有關規定:
(1)采掘工作麵及其他作業地點風流中瓦斯濃度達到0.8%,必須停止用電鑽打眼;爆破地點附近20m以內風流中瓦斯濃度達到0.8%時,嚴禁爆破。
(2)高瓦斯礦井煤巷、半煤岩巷道炮掘工作麵實行分打、分裝、分放,放一次炮出淨一次煤,檢查一次瓦斯。實行分次爆破後,瓦斯仍然超限的,必須采取縮小循環進度或加大風量的措施。
(3)炸藥使用安全等級不低於三級的煤礦許用炸藥,雷管使用煤礦許用毫秒延期電雷管,最後一段的延期時間不超過130毫秒。
十七、采掘工作麵及其他作業地點風流中、電動機或其開關安設地點附近20m以內風流中的瓦斯濃度達到1.2%時,必須停止工作,切斷電源,撤出人員,進行處理。
十八、采掘工作麵及其他巷道內,體積大於0.5m3的空間內積聚的瓦斯濃度達到1.6%時,附近20m內必須停止工作,撤出人員,切斷電源,進行處理。
十九、對因瓦斯濃度超過規定被切斷電源的電氣設備,必須在瓦斯濃度降到0.8%以下時,方可送電。
二十、井下測風地點包括:礦井總進風、總回風、主要大巷,采區上、下山進回風巷,采掘工作麵進、回風巷,角聯通風巷道、機電峒室、材料庫、爆破材料庫、主要煤倉、局部通風機等。
每季度要全麵檢查測定一次礦井漏風情況,礦井有效風量率不得低於85%。
二十一、在主要巷道和采區進回風巷道中都要建立永 久測風站,並要有鮮明的標誌,測風站應設在平直的巷道中,其長度不得小於4m,前後10m內沒有拐彎和其他障礙。砌镟或錨噴巷道采用水泥抹麵,測風站前後與巷道接實,確保風量全部通過測風站。
二十二、井下所有串聯通風,都必須製定措施,並按規定程序審批後,方可進行。
二十三、井下所有回風巷道均不得采用角聯通風。
二十四、回采工作麵未形成全風壓通風係統不得進行開幫和安裝工作。
二十五、高瓦斯礦井應布置專用回風巷,嚴禁將一條巷道分為兩段,分作進回風巷使用。
二十六、井下調整改變通風係統前,必須製定專項措施,改變礦井主通風係統或采區以上通風係統時,必須報公司和縣局批準,采區及以下的通風係統調整由技術礦長批準。
二十七、礦井按季度繪製通風係統圖,並按月進行修改補充。多煤層開采的,必須備有分煤層通風係統圖。
二十八、礦井必須繪製通風係統圖、通風係統立體示意圖和通風網絡圖。
二十九、一個采區內,采區進回風巷之間的風門最多不超過一組,其餘的貫眼必須永 久密閉。
三十、井下所有全風壓通風的地點,均不得采用鑽孔、圍岩、老塘及靠通風係統的漏風,構成全風壓通風係統。
三十一、回采麵投產前,必須進行“一通三防”專項驗收。通風、防塵、抽放、監控、壓風、供水係統必須完備。
三十二、回采麵收尾階段,嚴禁改變原有通風係統,撤架、撤柱時必須打好替柱或木垛,保證通風係統暢通,嚴禁無風、獨頭撤架、撤柱。
三十三、抽放瓦斯設施應符合下列要求:
(1)地麵泵房必須用不燃性材料建築,並必須有防雷電裝置。其距進風井口和主要建築物不得小於50m。
(2)地麵泵房和泵房周圍20m範圍內,禁止堆積易燃物和有明火。
(3)抽放瓦斯泵及其附屬設備,至少應有1套備用。
(4)地麵泵房內電氣設備,照明和其它儀器儀表都應采用礦用防爆型,否則必須采取安全措施。
(5)泵房必須有直通礦調度室的電話和檢測管道瓦斯、流量、壓力等參數的自動監測係統。
(6)瓦斯抽放泵吸氣側管路,必須裝設有防回火、防回氣和防爆炸作用的安全裝置,並定期檢查,保持性能良好,瓦斯抽房泵站放空管的高度應超過泵房房頂3m。
(7)泵房必須有專人值班,經常檢測各參數,做好記錄。當抽放瓦斯泵停止運轉時,必須立即向礦調度室報告。如果利用瓦斯,在瓦斯泵停止運轉後和恢複運轉前,必須通知使用瓦斯的單位,取得同意後,方可供應瓦斯。
三十四、設置井下臨時抽放瓦斯泵站時,應遵守下列規定:
(1)臨時抽放瓦斯泵站應安設在抽放瓦斯地點附近的新鮮風流中。
(2)抽出的瓦斯可引排到地麵,總回風巷、一翼回風巷或分區回風巷,但必須保證稀釋後風流中的瓦斯濃度不超限。
(3)抽出的瓦斯排入回風巷時,在排瓦斯管路出口必須設置柵欄、懸掛警戒牌等。柵欄設置的位置是上風側距管路出口5m、下風側距管路出口30m,兩柵欄間禁止任何作業。
(4)在下風側柵欄外必須設置甲烷斷電儀或礦井安全監控係統的甲烷傳感器,巷道風流中瓦斯濃度超限時,實現報警、斷電、並進行處理。
三十五、井下爆破作業,放炮員、班組長、瓦斯檢查員都必須在現場執行“一炮三檢製”和“三人連鎖放炮製”。“一炮三檢製”是:裝藥前、爆破前、爆破後要認真檢查爆破地點附近的瓦斯,瓦斯超過0.8%,不準爆破。
三十六、“三人連鎖放炮製”是:爆破前,放炮員將警戒牌交給班組長,由班組長派人警戒,並檢查頂板與支架情況,將自己攜帶的放炮命令牌交給瓦斯檢查員,瓦斯檢查員經檢查瓦斯煤塵合格後,將自己攜帶的放炮牌交給放炮員,放炮員發出爆破口哨進行爆破,爆破後三牌各歸原主。
“三人連鎖放炮牌”包括:警戒牌、命令牌、放炮牌,三牌在一個循環之前各牌對應人員為:命令牌——班組長、放炮牌——瓦斯檢查員、警戒牌——爆破員。
三十七、井下主要有毒有害氣體
名 稱
主要危害
允許濃度(%)
二氧化碳
微毒、窒息
采掘地點1.5
一氧化碳
CO
劇毒
0.0024
二氧化硫
劇毒
0.0005
硫化氫
劇毒
0.00066
氫氣
H2
爆炸
0.5
甲烷
爆炸5-16
總回風0.6
三十八、礦井通風係統是由通風機和通風網絡兩部分組成。風流由入風井口進入礦井後,經過井下各用風場所,然後進入回風井,由回風井排出礦井,風流所經過的整個路線稱為礦井通風係統。
三十九、礦井通風方法:以風流獲得的動力來源不同,可分為自然通風和機械通風兩種。
(1)自然通風:利用自然氣壓產生的通風動力,致使空氣在井下巷道流動的通風方法叫做自然通風。
(2)機械通風:利用扇風機運轉產生的通風動力,致使空氣在井下巷道流動的通風方法叫做機械通風。
四十、礦井的通風方式:選擇礦井通風方式一般根據煤層瓦斯含量高低、煤層埋藏深度和賦存條件、衝擊層厚度、煤層自燃傾向性、小窯塌陷漏風情況、地形地貌狀態以及開拓方式等因素綜合考慮確定。
四十一、礦井通風方式的基本類型
(1)中央式通風。中央式通風是指進風井和回風大致位於井田走向的中央,中央式通風又分為中央並列式和中央邊界式兩種形式。
(2)對角式通風。對角式通風是指進風井位於井田中央,回風井分別位於井田淺部走向兩翼邊界采區的中央,對角式通風又分為兩翼對角式和分區對角式兩種形式。
(3)混合式通風。混合式通風是大型礦井和老礦井進行深部開采時常用的一種通風方式,是多種通風方式相結合。
四十二、礦井主要通風機必須保證連續運轉。主要通風機因故停止運轉時,備用主要通風機必須在10分鍾以內啟動。否則必須切斷井下一切電源,並立即將井下所有人員撤至進風大巷內。
四十三、礦井主要通風機與備用主要通風機每月切換、檢查一次。
四十四、改變風機轉速或葉片角度時,必須經技術礦長批準。
四十五、每季度至少檢查1次反風設施。
四十六、礦井所需風量按各采、掘工作麵,硐室及其它巷道等用風地點分別進行計算。通風係統必須保證各用風地點的供風穩定可靠。
四十七、采、掘工作麵配風原則,嚴格執行配風,按瓦斯量(瓦斯湧出不均衡係數KCH4取值不小於1.4)和適宜風速計算,取其最 大值。
四十八、局部通風是利用局部通風機或主要通風機產生的風壓對局部地點進行通風的方法:
(1)抽出式:局部通風機設在離掘進巷道10m以外的回風側。新風沿巷道流入,汙風通過風筒由局部通風機抽出。
(2)壓入式:局部通風機及其附屬裝置安裝在距掘進巷道口10m以外的進風側,將新鮮風流經風筒輸送到掘進工作麵,汙風沿掘進巷道排出。
(3)混合式通風:是壓入式和抽出式兩種通風方式的聯合運用,兼有壓入式和抽出式兩者優點,其中壓入式向工作麵供新鮮風,抽出式從工作麵排出汙風。
四十九、安裝局部通風機要求:
(1)距軌道大於70cm,距巷道底板高度大於30cm,周圍無雜物、積水。
(2)掘、開工作麵使用的局部通風機(功率大於11KW),風筒出風口距工作麵煤、岩頭的距離,應在作業規程中明確規定,但必須保證風量充足,不積存瓦斯。
(3)嚴格風筒管理,風筒吊掛平直,逢環必掛,拐彎小於或等於90度的應使用專用彎頭。一台局部通風機必須使用同一直徑的風筒(風筒直徑大於等於600mm)。
(4)高瓦斯礦井掘進工作麵倒移風機時,盲巷內瓦斯超限的必須強製執行倒移風機不停風措施。
(5)掘進工作麵風機風筒需按設風量傳感器,風筒風量達不到規定值時,自動報警並切斷工作麵電源。
(6)雙巷掘進時,一個頭超前另一個頭的距離不得超過一個貫眼的距離。掘進停止時,兩巷必須貫通,形成全風壓通風,不得留有盲巷。
五十、礦井應建立健全測風日報表、瓦檢圖表、調度日報、瓦斯監測日報等,嚴格審查簽字製度。發現漏點、時間誤差超過規定等情況,要對責任人進行處理,出現虛報、假報、空班、漏檢的要嚴肅查處。
五十一、通風設施分類:根據礦井通風設施(通風構築物)用途不同分為:
(1)引導風流的設施(風硐、風橋、反風設施、導風板)
(2)隔斷風流的設施(防爆門、密閉、風門、防突門)
(3)調節風流的設施(調節窗)
(4)按服務期不同分:①臨時通風設施②永 久通風設施
a風橋
在進風巷與回風巷交叉的地點須設置風橋
b密閉(擋風牆)
不通風、不行人行車的巷道內需設置密閉(擋風牆)用來封閉采空區、火區和廢棄的舊巷等。
(5)按服務年限長短,密閉分為永 久性和臨時性兩種
①風門
在人員和車輛可以通行、風流不能通過的巷道中設風門通車和行人風門間距不小於5m。
②風障
引導風流改變風流方向的設施。
③調節窗(風窗)
調節窗是在風門上方開一小窗,並設有可滑移的窗板,通過改變窗口麵積,使各風路中的風量滿足需要。
五十二、通風設施建築標準:
(1)永 久密閉牆標準:
①用不燃性材料建築,牆厚根據用途和自然條件的不同而確定,要求頂部厚度不小於1m。井筒和巷道高度超過3m的地點不小於1.5m。
②密閉上下要砌在頂底堅實的岩石上,有偽頂或軟底時,要挑頂或起底。煤巷密閉兩幫見實煤後,掏槽深度不小於30×30cm,岩巷要見實幫。
③密閉兩麵用紅磚、料石、荒料石等不燃性材料砌牆,牆厚不小於50cm,牆中間用黃土層層夯實。
④密閉內有積水時,前後牆要有一定高度的水泥抹麵,牆內底部要先用紅粘土摻白灰搗實後,再填黃土或用混凝土砌築牆體,並在密閉底部設翻水池或翻水管,孔口要封堵嚴實。
⑤牆麵要平整(1m2內凸凹不大於10mm,料石勾縫除外),無裂縫、無重縫、無空縫、無漏風(手觸無感覺,耳聽無聲音)。
(2)臨時密閉牆標準:
①主要采用建魚鱗木板牆並抹麵作臨時密閉,抹麵厚度不小於50mm,抹裙邊不小於100mm。
②臨時閉牆使用時間最長不超過7天,否則必須永 久密閉。
五十三、密閉牆管理:
①閉牆前5m內支架完好,無片幫、塌頂、雜物、積水。
②閉牆前無瓦斯積存。
③閉牆前設置柵欄、揭示警標、懸掛管理檢查牌板。
④井下所有巷道均不得殘留盲巷。形不成全風壓通風係統的所有超過6m的盲巷和聯通已采區的盲巷,必須按規定進行密閉。
⑤密閉巷道前,必須在閉牆處進行“四斷”。(軌道、管路、電纜、鐵絲網)
⑥井下殘留盲巷的閉牆以外到盲巷口,不得安裝機電設備。
五十四、風門標準:
(1)首先牆垛四周要剪網、掏槽,剪網不小於1m,掏槽頂底見實頂實底,兩幫要掏槽不小於300mm。
(2)在有水溝的巷道中砌風門牆垛時,必須先砌反水池。
(3)如果需要在風門牆垛中通過電纜或管路,在砌牆時要欲留孔口、孔位。
(4)風門牆垛砌好後,牆兩邊要用細沙漿抹平整,做到不漏風,水泥沙漿凝固後,方可掛風門扇。
(5)安裝風門自重裝置,並調整配重重量,做到門框與門扇四周接觸嚴密,要求風門不墜、不歪,開關自由。
(6)安裝風門閉鎖裝置,保證兩道風門聯鎖。
五十五、瓦斯的形成及物理化學性質:
(1)瓦斯是古代植物在堆積成煤的初期,纖維素和有機質經厭氧菌的作用分解而成。
(2)瓦斯是無色、無味、無臭的氣體。
(3)瓦斯的滲透能力是空氣的1.6倍,難溶於水,不助燃也不能維持呼吸,達到一定濃度時,能使人因缺氧而窒息,並能發生燃燒或爆炸。
(4)瓦斯在煤體或圍岩中是以遊離狀態和吸附狀態存在的。
五十六、瓦斯爆炸的三個條件:瓦斯濃度、引火溫度、氧氣濃度。
(1)瓦斯濃度;
瓦斯爆炸有一定的濃度範圍,d2天堂抖音版app把在空氣中瓦斯遇火後能引起爆炸的濃度範圍稱為瓦斯爆炸界限。瓦斯爆炸界限為5%~16%
①當瓦斯濃度低於5%時,遇火不爆炸,但能在火焰外圍形成燃燒層;
②當瓦斯濃度為9.5%時,其爆炸威力最 大(氧和瓦斯完全反應);
③瓦斯濃度在16%以上時,失去其爆炸性,但在空氣中遇火會燃燒。
④瓦斯爆炸界限並不是固定不變的,它還受溫度、壓力以及煤塵、其它可燃性氣體、惰性氣體的混入等因素的影響。
(2)引火溫度;
瓦斯的引火溫度,即點燃瓦斯的最 低溫度。
①瓦斯的引火溫度為650℃~750℃。但因受瓦斯的濃度、火源的性質及混合氣體的壓力等因素影響而變化;
②當瓦斯含量在7%一8%時,最易引燃;
③當混合氣體的壓力增高時,引燃溫度即降低;
④在引火溫度相同時,火源麵積越大、點火時間越長,越易引燃瓦斯。
⑤高溫火源的存在,是引起瓦斯爆炸的必要條件之一。井下抽煙、電氣火花、違章放炮、煤炭自燃、明火作業等都易引起瓦斯爆炸。
(3)氧的濃度;
空氣中的氧氣濃度降低時,瓦斯爆炸界限隨之縮小,當氧氣濃度減少到12%以下時,瓦斯混合氣體即失去爆炸性。
(4)瓦斯爆炸產生的危害:
高溫高壓,促使爆源附近的氣體以極大的速度向外衝擊,造成人員傷亡,破壞巷道和器材設施,揚起大量煤塵並使之參與爆炸,產生更大的破壞力。爆炸後生成大量的有害氣體,造成人員中毒死亡。
五十七、礦井瓦斯湧出形式:自然因素和開采技術因素。
(1)自然因素;
①煤層和圍岩的瓦斯含量;
②地麵大氣壓變化;
(2)開采技術因素
①開采規模;
②開采順序和回采方法;
③生產工藝;
五十八、采煤工作麵瓦斯來源的統計計算方法:
(1)采煤工作麵老頂初次冒落前的平均瓦斯湧出量為開采本煤層的瓦斯湧出量。
(2)采煤工作麵老頂初次冒落後的平均瓦斯湧出量為臨近層瓦斯湧出量。(包括回風、專用排瓦斯巷、抽放)
五十九、防止瓦斯積聚的措施是預防瓦斯爆炸的有效措施,主要從防止瓦斯積聚和消除火源兩方麵著手。
(1)加強通風。使瓦斯濃度降低到規定的濃度,即采掘工作麵的進風風流中不超過0.4%,回風風流不超過0.8%,礦井總回風流中不超過0.6%。
(2)嚴格執行瓦斯巡回檢查製度。隨時掌握各用風地點的通風、瓦斯情況,及時處理隱患,是瓦斯管理的重要內容。
(3)對瓦斯含量大的煤層,必須進行抽放,嚴格執行“十二字”(先抽後采、以風定產、監測監控)方針,降低煤層及采空區的瓦斯湧出量。
六十、防止瓦斯引燃的措施:
(1)井口房、瓦斯抽放站及主要通風機房周圍20m內嚴禁明火。
(2)瓦斯礦井要使用安全照明燈,井下禁止打開礦燈,禁止攜帶煙草及點火工具下井。
(3)嚴格執行各項放炮製度。
(4)加強掘進工作麵的局部通風機管理,風、電閉鎖,瓦斯、電閉鎖靈敏、可靠。
(5)礦井的電氣設備要符合《煤礦安全規程》關於防爆性能的規定要求。
(6)隨著采煤機械化程度的提高,防止機械摩擦火花引燃瓦斯顯得日益重要。
六十一、瓦斯易積聚的地點:
頂板冒落空硐、回采工作麵上隅角、采煤機附近、低風速的巷道頂板附近以及有瓦斯噴出的地點,均易積聚瓦斯。
六十二、瓦斯積聚的處理方法:(斷電、撤人、排放)
(1)斷電:瓦斯排放前,凡是排出瓦斯流經的巷道和被排放瓦斯風流切斷安全出口的采掘工作麵、硐室等地點,必須切斷電源。
(2)撤人:撤出排放瓦斯流經區域內的人員,並設專人進行警戒。
(3)排放:主要有稀釋排除、封閉隔絕和抽排3種方法。
六十三 排除盲巷積聚瓦斯方法:
(1)盲巷外段開風筒接頭調節法。
(2)利用風筒預留的三通調節法。
(3)開啟局部通風機附近的風門調節法。
六十四、密閉巷道積聚瓦斯的排放方法。
(1)長期停掘的巷道,在其巷口已構築了密閉牆,內部積聚的瓦斯較多。在排除瓦斯前需安裝風機和風筒。
(2)檢查密閉牆外瓦斯是否超限,若超限就啟動風機吹散稀釋;若不超限,就在密閉牆上角(用銅質工具)開兩個洞,隨之開啟風機吹風。
(3)密閉拆除後,瓦檢員進入巷道檢查瓦斯情況,隨後延長風筒排除殘餘瓦斯。
六十五、頂板冒落空洞積聚瓦斯的處理方法:
(1)充填空硐法:充填空硐法是先在冒高處的棚上鋪上木板或荊笆,然後再用黃土將冒落空硐填滿,或用注漿泵將聚氨脂攪拌後注入空硐內,發泡膨脹,填滿空硐。
(2)風流吹散法:
①風流吹散法處理積聚瓦斯,是普遍采用的措施。在冒高小於2m、體積不超過6m³、巷道風速大於0.5m/s條件下,可采用風障導風法。
②在冒高大於2m、冒高體積超過6m³、巷道風速低於0.5m/s,同時又有局部通風機可以送風的地點,可采用分支風筒導風法。
六十六、回采工作麵上隅角瓦斯積聚的預防和處理。預防回采工作麵上隅角積聚瓦斯的最根本措施,是合理地選擇通風係統。
處理上隅角的瓦斯積聚的方法:
(1)引導風流稀釋法: 引導風流稀釋的實質是,把新鮮風流引入到回采工作麵的上隅角,將該處積聚的瓦斯稀釋並帶走。
①風障法:當回采工作麵上隅角積聚的瓦斯範圍不大和濃度不高(低於3%)情況下采用此法。
②尾巷法:用於瓦斯湧出較大、超限嚴重的回采工作麵上隅角。
(2)抽排上隅角瓦斯:采用抽排風機、移動瓦斯抽放泵站抽放管路,利用通風負壓引排上隅角瓦斯,利用風筒兩端的壓差連續不斷地排放上隅角瓦斯。采用移動瓦斯抽放泵站或抽放管路,將上隅角瓦斯直接排放到回風巷的安全地點。
(3)封堵上隅角處理法:采用黃土注漿或者封堵減少上隅角瓦斯的湧出量,通過降低瓦斯湧出量從而杜絕上隅角超限。
六十七、其他地點積聚瓦斯的處理方法:
(1)頂板附近瓦斯層狀積聚的處理:所謂瓦斯層,就是瓦斯懸浮於巷道頂板附近並形成較穩定的層狀積聚,防止和消除瓦斯層狀積聚的主要方法是:增加巷道內的風速;用風筒處理積聚的瓦斯;封閉隔絕瓦斯源。
(2)采煤機附近瓦斯積聚的處理:回采工作麵在采煤機截割滾筒附近和機體與煤壁之間易出現瓦斯積聚,通常在采煤機上安裝瓦斯自動檢測報警斷電儀,一旦瓦斯超限就切斷電源,停止割煤。加大工作麵風量,提高機道和采煤機附近的風速,以消除其局部瓦斯積聚。
六十八、局部排放瓦斯應堅持低濃度排放原則:
(1)使用風流控製器控製風量,使排出的風流同全風壓風流混合後的瓦斯濃度不得超過1.2%,嚴禁一風吹,瓦斯流經區域內必須停電撤人。
(2)本班臨時停風時間不超過30分鍾濃度不超過1.5%時,由瓦檢員負責進行排放;停風時間超過30分鍾濃度超過1.5%時,由通風科(隊)長負責排放。
(3)排除密閉、老空區及不明巷道內的瓦斯時,必須由通風科(隊)提出書麵措施,報請技術礦長批準後,技術礦長現場指揮進行排放。
六十九、采煤工作麵通風係統主要有U型、Z型、Y型、W型、雙U型等。
(1)、U形通風係統:又叫反向通風係統,(如下圖)這種通風係統優點是:係統簡單;U形後退式通風係統采空區漏風小;風流管理容易;巷道施工量和維修量小。但是,在工作麵的上隅角附近容易積聚瓦斯。
(2)、Z形通風係統:又叫順向通風係統(如下圖)。這種通風係統的優點是:結構簡單;能消除工作麵上隅角的瓦斯,還能排出一部分采空區的瓦斯。但是,巷道維修量大,而且不利於自燃煤層的防火。
(3)、Y形通風係統:又叫順向摻新通風係統(如下圖)當工作麵的瓦斯湧出量大,在工作麵上平巷引進新鮮風流,將回風流中的瓦斯稀釋和衝淡,然後排出。它適用於瓦斯含量大的工作麵,但巷道維修量大,而且不利於自燃煤層的防火。
(4)、W型通風係統:(如下圖)適用於雙工作麵條件。這時開掘三條平巷,使用一條平巷進風,兩條平巷回風或。W型通風係統對降溫、防塵、減少漏風和防止采空區自燃有較好的效果,但是巷道施工量和維修量都較大。
(5)雙U型通風係統是一種以通風方法分源治理綜采采空區高瓦斯湧出的新型通風係統,其本質在於比常規的U型通風係統增加了一個U型通風係統,第 一個U型和第二個U型巷道之間用橫貫聯係,排瓦斯能力較強,工作麵抗災能力強,安全性高,工作麵及回風巷粉塵濃度低,工作麵作業良好,缺點:掘進工程量大資源浪費嚴重。
七十、瓦斯抽放:
(1)瓦斯抽放的目的:就是為了減少和解除礦井瓦斯對煤礦安全生產的威脅。開采利用瓦斯資源,變害為利。
(2)瓦斯抽放的方法:就是利用機械設備和專用管道造成的負壓,將煤層中存在或釋放出來的瓦斯抽出來,輸送到地麵。
七十一、抽放瓦斯的條件:
一個采煤工作麵的瓦斯湧出量大於5m³/min或一個掘進工作麵的瓦斯湧出量大於3m³/min,用通風方法解決瓦斯問題不合理的,采用瓦斯抽放。
七十二、抽放瓦斯的兩種方式:
(1)采用井下局部瓦斯抽放係統時,抽出的瓦斯直接排入井下總回風道、一翼回風巷或分區回風巷;
(2)采用地麵永 久瓦斯抽放係統時,抽出的瓦斯直接排入地麵空氣中或加以利用。
七十三、瓦斯抽放的幾種方法:
(1)本煤層瓦斯抽放:就是在煤層開采之前或采掘的同時,用鑽孔或巷道進行該煤層的抽放工作。煤層回采前的抽放屬於未卸壓抽放。
①穿層鑽孔抽放 是在開采煤層的頂板或底板岩巷(煤巷)內,每隔一段距離開一長約10米的鑽場,從鑽場向煤層施工3-5個穿透煤層全厚的鑽孔,封孔或將整個鑽場封閉起來,安裝抽放管路並與抽放係統連接進行抽放。
特點:施工方便,可以預抽的時間長。
②順層鑽孔抽放 是在開采煤層的運輸巷和回風巷沿煤層傾斜方向施工順層傾向鑽孔,或由采區上、下山沿煤層走向施工水平鑽孔,封孔安裝抽放管路並與抽放係統連接進行抽放。
特點:施工困難,經常受采掘接替的限製,抽放時間不長,影響了抽放效果。
③在受到采掘工作麵影響範圍內的抽放,叫卸壓抽放。
掘進工作麵邊抽邊掘指在掘進巷道的兩幫,隨掘進巷道的推進,每隔40-50米施工一個鑽機窩,每個機窩內沿巷道掘進方向施工4個50-60米深的抽放鑽孔;
特點:能控製掘進巷道迎頭的煤層賦存狀況,既保證了掘進巷道迎頭的瓦斯抽放,又能降低巷道兩幫的瓦斯湧出量,在巷道掘進期間能繼續抽放巷道兩幫的卸壓瓦斯,保證了煤巷的安全掘進。
④回采工作麵隨抽隨采是抽放開采煤層工作麵前方和兩側卸壓帶的卸壓瓦斯。
特點:利用回采工作麵前方卸壓帶透氣性增大的有利條件,提高抽放率。
⑤本煤層瓦斯抽放存在的問題:
由於單孔抽放流量較小,當煤層透氣性差時,鑽孔工程量大;在巷道掘進期間由於瓦斯湧出量大,掘進困難。
(2)臨近煤層瓦斯抽放
①什麽是鄰近層:開采煤層群時,回采煤層的頂、底板圍岩將發生冒落、移動和卸壓,透氣性係數增加。回采煤層附近的煤層中的瓦斯,就能向回采煤層的采空區轉移。能向開采煤層采空區湧出瓦斯的煤層,就叫做鄰近層。
②鄰近層瓦斯抽放即是在有瓦斯賦存的鄰近層內預先開鑿抽放瓦斯的巷道或預先從開采煤層或圍岩大巷內向鄰近層打鑽,將鄰近層內湧出的瓦斯抽出。鄰近層又分為上鄰近層和下鄰近層
③鄰近層抽放瓦斯方法:
a、由開采層機巷、風巷或層間岩巷等向上(下)鄰近層施工鑽孔進行瓦斯抽放。
b、由開采層機巷、風巷等向采空區方向施工斜交鑽孔進行瓦斯抽放。
c、在上(下)鄰近層掘匯集瓦斯巷道進行抽放。
d、從地麵施工鑽孔進行抽放。
e、采空區瓦斯抽放當回采工作麵的采空區或老空區積存大量瓦斯時,往往被漏風帶入生產巷道或工作麵,造成瓦斯超限而影響生產,因而應對采空區的瓦斯進行抽放。
七十四、煤礦瓦斯抽采原則:“應抽盡抽、多措並舉、抽掘采平衡。”
(1)高瓦斯礦井按規定實行本煤層、臨近層和采空區抽放。采取密鑽孔、全覆蓋、嚴封孔、高負壓、長期抽,提高煤層瓦斯抽出率。加大采空區瓦斯抽放力度,確保礦井和工作麵瓦斯抽出率達到AQ標準要求,減小風排瓦斯量。
(2)采掘工作麵未達到設計要求的預抽時間,抽采量和抽采不達標的嚴禁進行采掘作業。
(3)采掘工作麵瓦斯抽采效果達標的判定:采掘工作麵同時滿足風速不超過4米/秒,回風流中瓦斯濃度低於0.8%。
(4)凡是新安裝的瓦斯抽放管路都要進行漏氣試驗,試驗時管內瓦斯濃度不得超過3%,負壓不得低於30KPa,安裝管路的漏氣率不得超過每千米3m3/min。
(5)瓦斯抽放管路應敷設在專用回風巷和專用排瓦斯巷內其經過的路線嚴禁行人、供電。瓦斯管路必須進行防腐處理,外部塗紅色以示區別。
七十五、瓦斯抽放管理的各項規章製度:
(1)要建立瓦斯抽放觀測製度,至少每三天進行一次全麵觀測,並把結果填寫在觀測點的牌板上,每次觀測都要按時填寫抽放日報,報技術礦長審查簽字。
(2)每班要設專人對瓦斯抽放管路進行檢查,及時堵漏、放水、排除故障。
(3)抽放工作麵必須設置鑽孔觀測記錄牌。標明地點、孔號、負壓、瓦斯濃度、流量、觀測時間及觀測人姓名。
(4)建立瓦斯抽放綜合台帳,內容包括:礦井瓦斯抽放量、各工作麵瓦斯抽放量、各鑽孔瓦斯抽放量以及試漏氣記錄、鑽孔施工記錄、鑽孔觀測記錄、管路施工及檢查記錄、瓦斯抽放泵站運行觀測記錄。
(5)瓦斯抽放鑽孔角度誤差應在±1度之間,開孔位置誤差在±2米之間,終孔要打到設計層位。
(6)瓦斯抽放鑽孔應采用聚胺脂封孔法,封孔長度不得小於3米。
(7)瓦斯抽放鑽孔接出的管路上必須安設閘門、放水器、孔板流量計和觀測孔,觀測孔直徑不得小於6米。
(8)瓦斯抽放泵運行期間泵站司機不得擅自離開崗位。
(9)瓦斯抽放泵的啟動或停止運行,必須經通風科批準,並匯報技術礦長。
(10)各礦每半年要繪製一次瓦斯抽放係統圖。
(11)嚴格落實鑽驗分離,以退鑽驗杆為核心的驗收和質量倒查製度。
①各礦必須配齊專職驗孔員,由礦生產科負責驗孔,實行鑽驗分離,保證抽放鑽孔驗收嚴格,計量準確。
②每個鑽孔施工到位,退杆時專職驗孔員逐根清點,公司組織相關部門對鑽孔深度不定期抽查。采掘過程中若發現瓦斯異常,技術礦長組織相關部門分析倒查。
③提高封孔質量和抽采率。
七十六、瓦斯檢查規定:
確實管好用好便攜式瓦檢儀,發揮其作用。
(1)礦長、技術礦長、通風科(隊長)、通風班組長、采掘隊長、瓦檢員、放炮員、采掘機組司機、鑽探隊長、電鉗工以及其他進入專用回風巷作業的人員均必須攜帶便攜式瓦檢儀,發現瓦斯超限,必須立即切斷電源,撤離現場。
(2)檢查已采區閉牆或盲巷閉牆以及無人區的巡回瓦檢員和通風人員要攜帶瓦斯氧氣兩用的瓦斯檢查儀器。
(3)高瓦斯礦井的下列作業地點必須首先經過瓦檢員檢查瓦斯並同意後方可送電或作業。(處理冒頂、上隅角退錨、回柱、進入專用回風巷排水、整巷、敷設管路、停風後的恢複通風等)
(4)專用回風巷和其它閑散巷道,未經檢查風量和瓦斯不得進入,所有閑散通風巷道出入口都必須設置柵欄,揭示警標,非通風人員嚴禁人內。
(5)井下所有通風巷道和作業區域都必須設置人工瓦斯檢查點和監測係統實時監控點,通風科必須繪製瓦斯檢查點動態圖和管理製度,堅持動態增減,有效控製。人工檢查點要分區、分片、分麵、定人定檢查周期。
(6)對高瓦斯礦井,所有采掘工作麵、回風巷道、利用局部通風機通風的巷道和其它有人工作的地點每班至少檢查3次瓦斯和二氧化碳,井下配電室和其它硐室、已采區閉牆、盲巷臨時閉牆、無人工作區和利用全風壓通風的煤倉每班至少檢查1次瓦斯和二氧化碳。
(7)低瓦斯礦井所有采掘工作麵、回風巷道、利用局部通風機通風的巷道和其它有人工作的地點每班至少檢查2次瓦斯和二氧化碳,井下配電室和其它硐室、已采區閉牆、盲巷臨時閉牆、無人工作區和利用全風壓通風的煤倉每班至少檢查1次瓦斯和二氧化碳。
(8)井下所有通風巷道的風量和瓦斯必須定期進行全麵檢查監測,杜絕無風、微風和瓦斯積存。
七十七、瓦斯監控規定:
(1)煤礦瓦斯監控係統是為了對井下瓦斯湧出情況進行實時監控超限報警、斷電、閉鎖的數據采集監控係統。
(2)煤礦瓦斯監控係統使用的各類傳感器的備用量至少100%以上,其它監控設備(分站電源箱)不少於50%,要及時更換交換機,分站後備電源,當停電後,保證後備電源工作不小於2小時。
(3)監測係統發生故障不能上傳至礦監控中心的,值班人員必須立即匯報技術礦長,由技術礦長指令失去監控的地點停止生產,切斷電源,進行處理。
(4)井下嚴禁采用解除閉鎖、調高瓦斯斷電值、複電值或在不能閉鎖的狀態下組織生產。
(5)井下嚴禁為避開瓦斯超限或臨界區而改變瓦斯傳感器應設位置的行為,一經發現按重大隱患事故處理。
七十八、煤礦安全監控係統標準:
(一)采煤工作麵各類傳感器設置:
(1)采煤工作麵甲烷傳感器設置如圖1、圖2、圖3
圖1 采煤工作麵甲烷傳感器的設置
圖2 采用兩條巷道回風的采煤工作麵甲烷傳感器的設置
圖3 采用專用排瓦斯巷的采煤工作麵甲烷傳感器的設置
(2)、 采煤工作麵上隅角甲烷傳感器設置
① T0:高瓦斯礦井的采煤工作麵上隅角甲烷傳感器,位置應設在采煤工作麵切頂線對應的煤幫處,設置報警濃度≥0.8%,斷電濃度≥1.2%,複電濃度<0.8%。
② 低瓦斯礦井采煤工作麵上隅角甲烷傳感器設置位置應與高瓦斯礦井采煤工作麵上隅角甲烷傳感器設置位置相同,報警濃度0.8%。
(3)采煤工作麵甲烷傳感器設置
T1:甲烷傳感器設在回風流距工作麵10m範圍內,設置報警濃度≥0.8%,斷電濃度≥1.2%,複電濃度<0.8%。
(4)采煤工作麵回風流甲烷傳感器設置
T2:甲烷傳感器設在距采區回風巷10~15m處,設置報警濃度≥0.8%,斷電濃度≥0.8%,複電濃度<0.8%。
(5)采用兩條巷道回風的采煤工作麵甲烷傳感器T5、T6:傳感器設置要求與甲烷傳感器T1、T2設置相同。
(6)采用專用排瓦斯巷的采煤工作麵甲烷傳感器設置
① T7:甲烷傳感器設在專用排瓦斯巷距采區回風口10~15m處,專用排瓦斯巷風流中甲烷傳感器報警濃度≥2.0%,斷電濃度≥2.0%,複電濃度<2.0%。
②T8:甲烷傳感器設在采區回風巷內,距專用排瓦斯巷10~15m,甲烷報警濃度≥0.8%,斷電濃度≥0.8%,複電濃度<0.8%。
(7)高瓦斯礦井的采煤工作麵回風順槽長度大於1000m時,在巷道中部增設甲烷傳感器,報警濃度≥0.8%,斷電濃度≥0.8%,複電濃度<0.8%。
(8)采煤機必須設置機載式瓦斯斷電儀,設置報警濃度≥0.8%,機載式瓦斯斷電儀斷電濃度≥1.2,複電濃度<0.8%。
采煤工作麵必須至少設置一台一氧化碳傳感器,位置應設在工作麵回風巷,報警濃度≥0.0024%。
(9)采煤工作麵應設置溫度傳感器,位置可設在上隅角、工作麵、回風巷,報警值為30℃。
(二)、掘進工作麵傳感器的設置
(1)掘進工作麵甲烷傳感器設置如圖4、圖5
圖4 掘進工作麵甲烷傳感器的設置
圖5 雙巷掘進工作麵甲烷傳感器的設置
(2)掘進工作麵甲烷傳感器設置
T1:甲烷傳感器設在距工作麵5米範圍內,無風筒側,報警濃度≥0.8%,斷電濃度≥1.2%,複電濃度為<0.8%。
11、掘進工作麵回風流中甲烷傳感器設置
T2:甲烷傳感器設在距采區回風口10~15m範圍內,報警濃度≥0.8%,斷電濃度≥0.8%,複電濃度<0.8%。
(3)采用雙巷掘進的工作麵,混合回風流處設置甲烷傳感器,位置距混合回風口10~15m範圍內,報警濃度≥0.8%,斷電濃度≥1.2%,複電濃度<0.8%。
(4)高瓦斯礦井的掘進工作麵長度大於1000m時,在掘進巷道中部設置甲烷傳感器,設置報警濃度為≥0.8%,斷電濃度為≥0.8%,複電濃度為<0.8%。
(5)掘進機必須設置機載式瓦斯斷電儀,報警濃度≥0.8%,斷電濃度≥1.2%,複電濃度<0.8%。
(三)其他巷道傳感器的設置:
采區回風巷、單翼回風巷、總回風巷測風站必須設置甲烷傳感器,采區回風巷、單翼回風巷甲烷傳感器設置報警濃度為≥0.8%,斷電濃度為≥0.8%,複電濃度為<0.8%,總回風巷甲烷傳感器報警濃度為≥0.6%。
(1)采區回風巷、單翼回風巷及總回風巷道內臨時施工的電氣設備上風側10-15m處必須設置甲烷傳感器,設置報警濃度為≥0.8%,斷電濃度為≥0.8%,複電濃度為<0.8%。
(2)采區回風巷、單翼回風巷、總回風巷應設置一氧化碳傳感器,設置報警濃度為0.0024%。
(3)采區回風巷、單翼回風巷及總回風巷的測風站應設置風速傳感器。設置位置在巷道前後10m內無分支風流、無拐彎、無障礙物、斷麵平直光滑的地點,風速傳感器安裝應牢靠固定,並正對風流方向。
(四)機電峒室甲烷傳感器設置
機電硐室必須設置甲烷傳感器,位置應在機電硐室進風側3~5m範圍內,報警濃度≥0.4%、斷電濃度≥0.4%,複電濃度<0.4%。
機電硐室內應設置溫度傳感器,報警值為34℃。
(五)井下、地麵煤倉及帶式輸送機走廊甲烷傳感器設置。
(1)井下煤倉甲烷傳感器設在煤倉下風測,皮帶上方0.5m,距煤倉中心點3m範圍內,報警濃度≥1.2%、斷電濃度≥1.2%,複電濃度為<1.2%。
(2)地麵洗煤廠煤倉甲烷傳感器設在煤倉皮帶機頭上方0.5m處,報警濃度≥1.2%、斷電濃度≥1.2%,複電濃度<1.2%。
(3)封閉的地麵洗煤廠機房內上方應設置甲烷傳感器,位置距房頂≤300mm處,甲烷傳感器報警濃度≥1.2%、複電濃度<1.2%。
(4)封閉的帶式輸送機地麵走廊上方應設置甲烷傳感器,設在距走廊上方出口10m範圍內,距走廊頂≤300mm,距牆壁≥200mm處,報警濃度≥1.2%、斷電濃度≥1.2%,複電濃度<1.2%。
(六)地麵瓦斯抽放泵站甲烷傳感器設置
(1)地麵瓦斯抽放泵站必須在室內距屋頂≤300mm處,設置甲烷傳感器。
(2)井下臨時瓦斯抽放泵站下風側柵欄外必須設置甲烷傳感器,設在抽放泵站排放口下風側3~5m的範圍內,距頂板≤300mm,距煤壁≥200mm,報警濃度≥0.4%,複電濃度<0.4%。
(3)抽放泵輸入管路中應設置甲烷傳感器。報警濃度≤30%,並且監測數據要上傳至地麵監控主機。
(4)瓦斯抽放泵站的抽放泵輸入管路中應設置流量傳感器、溫度傳感器和壓力傳感器;防回火安全裝置上應設置壓差傳感器。並且監測數據與礦井監控係統並網,實現地麵監測。
(七)主要通風機的風硐內應設置風壓傳感器。
七十九、開關量傳感器的設置:
(1)主要通風機、局部通風機必須設置設備開停傳感器,設在通風機專用開關負荷側,實現風電閉鎖。
(2)礦井和采區主要進回風巷道中的主要風門必須設置風門傳感器。當兩道風門同時打開時,發出聲光報警信號。
掘進工作麵局部通風機的設置風筒傳感器,位置設在風筒的出風口5m處,當風筒風量低於規定值時,能夠自動切斷工作麵電源。
(3)為監測被控電器設備瓦斯超限是否斷電,被控開關的負荷側必須設置饋電傳感器或饋電裝置。
八十、定期對甲烷、一氧化碳傳感器進行標校,測試傳感器的報警、斷電、複電值。
八十一、礦井必須建立完善的防塵供水係統。沒有防塵供水管路的采掘工作麵不得生產。主要運輸巷、帶式輸送機斜井與平巷、上山與下山、采區運輸巷與回風巷、采煤工作麵運輸巷與回風巷、掘進巷道、煤倉放煤口、溜煤眼放煤口、卸載點等地點都必須敷設防塵供水管路,並安設支管和閥門。防塵用水均應過濾。水采礦井和水采區不受此限。
八十二、煤礦粉塵包括:煤塵、岩塵、半煤岩塵。
八十三、礦井每年應製定綜合防塵措施、預防和隔絕煤塵爆炸措施及管理製度,並組織實施。
礦井應每周至少檢查1次煤塵隔爆設施的安裝地點、數量、水量或岩粉量及安裝質量是否符合要求。
八十四、粉塵的危害:
(1)可以使員工身體得矽肺病。
(2)煤塵爆炸可以摧毀煤礦設施,引起火災產生各種有害氣體威脅員工生命。
八十五、粉塵的防治:
(1)建立完善的防塵灑水係統。對巷道定期進行清掃和衝洗。特別對容易積塵的運輸機兩旁、轉載點等每班進行衝洗滅塵;
(2)按照《煤礦安全規程》規定安裝防塵設施,並對使用情況進行跟蹤落實;
(3)加強對采掘工作麵的防塵管理,並嚴格要求濕式打眼、放炮噴霧。采煤機、掘進機使用內外噴霧、采掘工作麵安裝淨化水幕,綜采工作麵安設架間噴霧等防塵措施,降低粉塵濃度。
八十六、作業場所空氣中粉塵(總粉塵、呼吸性粉塵)濃度應符合下表要求。
作業場所空氣中粉塵濃度標準
粉塵中遊離SiO2含量
(%)
最 高允許濃度/(mg/m3)
總粉塵
呼吸性粉塵
<10
10
3.5
10~<50
2
1
50~<80
2
0.5
≥80
2
0.3
八十七、作業場所的總粉塵濃度,井下每月測定2次,地麵及露天煤礦每月測定1次;
八十八、井下定點呼吸性粉塵每月測定一次。
八十九、粉塵分散度,每6個月測定1次。
九十、工班個體呼吸性粉塵監測,采、掘(剝)工作麵每3個月測定1次,其他工作麵或作業場所每6個月測定1次。每個采樣工種分2個班次連續采樣,1個班次內至少采集2個有效樣品,先後采集的有效樣品不得少於4個;
九十一、粉塵中遊離SiO2含量,每6個月測定1次,在變更工作麵時也必須測定1次;各接塵作業場所每次測定的有效樣品數不得少於3個。
九十二、煤塵爆炸的特征:
煤塵爆炸是一種複雜的、異常迅速的物理和化學的轉化過程,其主要特征如下:
(1)高溫。由於煤塵被急劇氧化並燃燒,在很短時間內產生大量的熱,使空氣溫度迅速升高,瞬間溫度可達2300~2500℃。
(2)高壓。煤塵爆炸時,氣溫驟升,壓力增大。一般爆炸壓力可達0.7~0.8兆帕。
(3)強烈的衝擊波和火焰。
(4)產生大量的有害氣體。
(5)爆炸產生“皮渣”和“粘塊”。
九十三、煤塵爆炸的條件 :
煤塵爆炸必須同時具備三個條件:
(1)煤塵的爆炸性,煤塵具有爆炸性是煤塵爆炸的必要條件。
(2)懸浮煤塵的濃度,煤塵爆炸的下限濃度為30-50g/m3,上限濃度為1000-2000g/m3。其中爆炸力最強的濃度範圍為300-500g/m3。
(3)煤塵爆炸的高溫熱源變化較大,它隨著煤塵特性、濃度及試驗條件的不同而變化。一般為700-800℃。
九十四、影響煤塵爆炸的因素
(1)煤的揮發分,煤塵爆炸的主要是在塵粒分解的可燃氣體(揮發分)中進行的,因此煤的揮發分含量和質量是影響塵爆炸的最重要因素。
(2)煤的灰分和水分,煤內有灰分是不燃性物質,能吸收能量,阻擋熱輻射,破壞鏈反應,降低煤塵的爆炸性。水的吸熱能力大,能促使細微塵粒聚結為較大的顆粒,減少塵粒的總表麵積,同時還能降低落塵的飛揚能力。
(3)煤塵粒度,粒度對爆炸性的影響極大。粒徑1mm以下的煤塵粒子都可能參與爆炸,而且爆炸的危險性隨粒度的減小而迅速增加,煤塵粒度對爆炸壓力也有明顯的影響。
(4)空氣中的瓦斯濃度,瓦斯參與煤塵爆炸使下限濃度降低。瓦斯濃度低於4%時,煤塵的爆炸下限,隨著瓦斯濃度的增高,煤塵爆炸濃度下限急劇下降,煤塵爆炸往往是由瓦斯爆炸引起的,有煤塵參與時,小規模的瓦斯爆炸可能演變為大規模的爆塵瓦斯爆炸事故,造成嚴重的後果。
(5)空氣中氧的含量,空氣中氧的含量高時,點燃煤塵的溫度可以降低;氧的含量低時,點燃煤塵雲困難,當氧含量低於17%時,煤塵就不再爆炸。
(6)引爆熱源,點燃煤塵雲造成煤塵爆炸,就必須有一個達到或超過最 低點燃溫度和能量的引爆熱源。
九十五、煤塵爆炸性鑒定《規程》規定:新礦井的地質精查報告中,必須有所有煤層的煤塵爆炸性鑒定材料。
九十六、火災:通常把違背人們意願而發生的非控製性燃燒,稱之為火災。
九十七、礦井火災:在礦井範圍內發生威協安全生產、造成一定資源和經濟損失或者人員傷亡的燃燒事故,稱之為礦井火災。
九十八、煤礦火災的原因:
(1)內因(自燃)火災。自燃物在一定的外部(適量的通風供氧)條件下,自身發生物理化學變化,產生並積聚熱量,使其溫度升高,達到自燃點而形成的火災稱之為內因火災。
(2)外因火災。可燃物在外界火源的作用下,引起燃燒而形成的火災叫外因火災。
九十九、煤礦火災原因分類:
(1)外因火災:放炮引燃煤炭或可燃物、明火、電器、摩擦、靜電、雷擊等引發的火災。
(2)內因火災:煤炭自燃、有機物自燃、硫化物引發的火災。
一百、煤礦火災的危害:
(1)損毀設備設施。
(2)破壞生產係統。
(3)有毒有害氣體威脅人身安全。
(4)直接或間接影響生產。